那么一方面因为具体类型不同,价格不同,姑且以一般意义上的院线电影为例。
另一方面,收入这个可变因素太多,包括且不限于:
咖位层级差(比如有一些新导演用到杜可风,李屏宾这样的大摄影师,流量明星遇到大监制,大美术,或者像毕赣第一部意义上的电影用到汤唯,张艾嘉。或者像一些大明星遇到国际范大导演自降身价等等),收入方式(票房分账还是工资,百分比分配,是否保底等),还有演员或导演 摄影带资方进组,或者制片带商务植入等等,总之分赃破事一堆。
国情差异,中国钱太多,我和我的朋友们都合作过日本韩国团队,比如岩井俊二的副导演,《情书》等片的摄影,灯光指导,或者新海诚动画团队,久石让,大岛满这些配乐大师,韩国口碑豆瓣高分电影的动作指导,吕克贝松团队如美术指导,寻龙诀的英国特效老大等等。
普遍结论是,这些牛人的价格有时候竟然比中国刚有点名气的年轻人还便宜。
当然这个资本市场就是非常不正常的,有时候资本商就是要看到现场有金头发 高鼻梁的外国人,不管对方实力如何,仿佛就是要拼命塞钱给他们。
总之怪像多,我也仅就个人了解,简单讲一下大致普遍情况。可能有错漏。
先祭出我的图,画得丑,所以请别肆意转载。